党群园地 / Party group
2021年3月廉文荐读——谈人生“五慎”
- 分类:党建文化
- 作者:
- 来源:
- 发布时间:2021-03-01 16:33
- 访问量:
【概要描述】 一个慎字,可看出是从对自己的要求出发,从对自我的约束出发,从内心的警示出发。古时儒、道、法等学派都极力推崇这种强烈的道德自律意识,从而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提升道德修养、凝结清廉政风的重要思想遗产。
2021年3月廉文荐读——谈人生“五慎”
【概要描述】 一个慎字,可看出是从对自己的要求出发,从对自我的约束出发,从内心的警示出发。古时儒、道、法等学派都极力推崇这种强烈的道德自律意识,从而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提升道德修养、凝结清廉政风的重要思想遗产。
- 分类:党建文化
- 作者:
- 来源:
- 发布时间:2021-03-01 16:33
- 访问量:
一个慎字,可看出是从对自己的要求出发,从对自我的约束出发,从内心的警示出发。古时儒、道、法等学派都极力推崇这种强烈的道德自律意识,从而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提升道德修养、凝结清廉政风的重要思想遗产。
慎独:“君子慎其独也”
所谓“慎独”,是指一个人在独处时也能谨慎自律,操行自守,不欺暗室。中国历代文人学士受“慎独”思想的影响颇深,都以此来砥砺标榜,作为修身进德的重要目标。如清末重臣曾国藩著名的“日课四条”就是:慎独、主敬、求仁、习劳。四条之中,慎独是根本,其他三条是枝叶。还有“天知,神知,我知,子知。何谓无知!”杨震的驳“暮夜无知者”论,以慎独精神成为廉洁自律的典范。不仅官员要慎独谨行,每个社会人都应以此为律。
慎染:“故染不可不慎也”
古篇《墨子·所染》记载一段故事。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:“染于苍则苍,染于黄则黄。所入者变,其色亦变;五入必而已,则为五色矣。故染不可不慎也!”非独染丝然也,国亦有染;非独国有染也,士亦有染。社会是个大染缸,真善美、假恶丑同时存在,必然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。与善人居,如入芝兰之室,久而不闻其香,即与之化矣;与不善人居,如入鲍鱼之肆,久而不闻其臭,亦与之化矣。清朝末年,蔡公时慨于国事艰危、民生疾苦,曾与好友组成革命团体“慎所染斋”,意在不仅不要被环境腐化,还要改造环境。
慎微:“慎微防萌,以断其邪”
汉代哲学家王符说:“慎微防萌,以断其邪。”可见,慎微,是防止贪欲萌生、斩断邪念必须坚持的操守。对于党员干部来说,慎微,主要是慎小事小节。不虑于微,始贻大患;不防于小,终累大德。
慎初:“君子慎始,差若毫厘,谬以千里”
“慎初”,顾名思义,就是戒慎于事情发生之初,在思想上筑牢“第一道防线”,不存侥幸之心,一经发现不良思想苗头和出格行为,必须坚决及时“急刹车”制止,避免误入歧途。明代王廷相讲过一个“轿夫湿鞋”的故事,由此感悟“居身之道,亦犹是耳。倘一失足,将无所不至矣”。
慎终:“慎终如始,则无败事”
老子在《道德经》有言:“民之从事,常于几成而败之。慎终如始,则无败事。”换言之,若想不功败垂成,就应善始善终,善做善成。坚持二字,写易行难,人的私欲始终存在。那些即将离退的领导干部,自以为已经经过了千辛万苦,该歇口气,享受一下了;或者是觉得前景渺茫,船到码头车到站,思想变节。我们常感慨“人生若只如初见”的美好,信念和理想也应“如初见”,才能在人生之路上渐行渐远,慎终若始。
一个懂得“慎”的人,不一定就是“完人”,但是一个不懂得“慎”的人,一定是“瑕人”。慎独、慎染、慎微、慎初和慎终,作为人格的主动内省自律方法,互相渗透、互为补充,对于党员干部和每一个社会人,都是一剂治病防病的良方,护我们远离贪欲,驻守清本,安得自在。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在线搜索
耐心、精心、细心、责任心的敬业精神给予患者温馨、周到的关怀与照顾!
版权所有: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》编号:苏ICP备13013962号 技术支持:中企动力南通 seo标签
地图导航 地址:南通市崇川区城港路37号,市内可乘1、3、10、13、19、32路公交车至第四人民医院站下车